刊首语

打破沟通的“漏斗”

文章来源:浏览次数:0

一个团队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,必须要配合默契。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,员工之间必须达成有效的合作,合作的默契源于沟通,是对沟通升华。在工作中尽可能较少沟通漏斗,才能达到更好的理解,才能更出色的完成工作;还能避免他人不全面的或错误的理解影响人际关系。
   沟通漏斗呈现的是一种由上至下逐渐减少的趋势,因为漏斗的特性就在于“漏”。对沟通者来说,是指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%的东西,当你在众人面前、在开会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100%的东西时,这些东西已经漏掉20%了,你说出来的只剩下80%了。而当这80%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,由于文化水平、知识背景等关系,只接收了60%。实际上,真正被别人理解了、消化了的东西大概只有40%。等到这些人遵照领悟的40%具体行动时,已经变成20%了;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,争取让这个漏斗漏的越来越少。
        既然“沟通漏斗”的负面影响如此之大,那么我们在日常工作中,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避免。在模型中一共漏掉了4个20%,如何分别加以改善呢?
       漏掉第一个20%的原因是“没说清”。在布置工作时,管理者自己要提前考虑成熟、理清思路、打好腹稿,必要时可以动笔写下工作的提纲和要点。
        漏掉第二个20%的原因是“没听到”。这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同时解决。客观上,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,减少交流时的外界干扰;主观上,接收者要心无旁骛、认真聆听,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最好可以用笔将讲话重点记录下来。
     漏掉第三个20%的原因是“没听懂”。“没听懂”与接收者的文化水平、知识背景、理解能力、思维方式都有关系,接收者除了着力提升自身素质外,最重要的是杜绝“不懂装懂”。管理者在布置工作后,可以要求接收者对工作内容作适当重复,如果讲述的内容和管理者的意图存在偏差,可以及时对“没听懂”的部分再次解释。
        漏掉第四个20%的原因是“没做到”。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。一是需要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就把工作目标的指标、时限、效果等明确地表达出来;二是需要执行者从接受任务起争分夺秒、全力以赴、马上就办、不拖不欠;三是需要有监督回馈制度,执行者要及时向管理者回复执行的情况,管理者要主动监督,如果工作不到位要及时制止或者纠偏,并采取补救措施。

相关季刊